【聚焦】优化“政企校”人才发展“生态圈”
校地合作谋共赢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统筹部署,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地方的合作已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联系方式
18914047603(微信号)

【聚焦】优化“政企校”人才发展“生态圈”


校地合作谋共赢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统筹部署,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地方的合作已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更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应有之义。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校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高校与地方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方式不断创新,为地方和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保障、整合创新资源,不断提高 校地合作水平。




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






——策划:本刊编辑部




优化“政企校”人才发展“生态圈”




黑龙江省大庆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这方开放包容的创业创新热土上,科技、创新、创业的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资源、产业、项目等发展要素充分涌流,党委政府、在庆油化央企、在庆高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受城市发展历史、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大庆科技人才、创新成果更多集中在驻庆中省直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主要局限在体制内流转循环,政、企、校三方人才要素流动不畅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大庆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面对新时代人才流动和分布新格局,大庆解放思想,革故鼎新,创新提出建设“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力争通过有效整合全市资源,全面构建起人才队伍共育、优势资源共享、联动机制共创、人才高地共建的人才协同发展格局。




图片


国内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落户大庆




建设“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




2023年以来,大庆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增进政、企、校三方人才交流合作,搭建人才联合发展平台,成立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通过建立体系化、常态化合作新机制,整合全域资源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东北振兴人才集聚回流“先行地”。




聚焦系统调研,打造全域式人才需求平台。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政企校”人才联合发展,必须精准掌握三方人才问题和需求。大庆成立由组织、科技、工信等单位构成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4家在庆油化央企,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家在庆高校及19家民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就探索建立“政企校”常态沟通协商机制和共建共享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征集人才需求和意见建议31条,为聚力打造“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聚焦攻坚破难,打造联合式人才发展平台。面临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需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多方资源,释放人才集聚倍增效应。围绕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哈大齐牡人才引领创新示范带”部署,为破解市委市政府、在庆油化央企、在庆高校人才工作长期各自为战的现实问题,组建专班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的意见》《“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书》,努力推动“政企校”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等方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构建全市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人才”工作格局。6月20日,成功举办2023大庆人才发展论坛暨大庆“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成立签约仪式,邀请政企校三方领导、高端知名学者、专家人才等150名嘉宾共同见证,活动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一致好评。




聚焦精准引才,打造一体式联动招引平台。围绕深化“政企校”联合引才合作、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智汇大庆”人才品牌,进一步更新引才理念,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各方面制约,紧扣构建大庆“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大庆市2023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将在庆油化央企和在庆高校引才需求纳入全市引才计划,支持政策一体适用、人才成果三方共享。“你们大庆市专门在北京设置引才面试考场,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真的是诚意满满。”“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期间北京林大硕士毕业生陈宇欣对工作人员说。2023年大庆创新实施“智汇大庆”系列引才活动,积极推进“黑龙江人才周”“市县区委书记进校园”等引才活动,发挥“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作用,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在庆油化央企、高校、优质民营企业引才岗位有效整合、同步宣传,累计提供岗位需求3000余个,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7万余人,在庆高校毕业生留庆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聚焦激励扶持,打造共享式政策保障平台。紧盯中央、省委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导向,敢于打破人才政策壁垒,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配套了《大庆市领航英才庆雁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大庆市拥抱新市民“五免”“六补”“七优”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覆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各层次,贯穿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层级清晰、保障有力的“1+N”政策体系。其中,“五免”“六补”“七优”政策中,市政府专门设立“青年驿站”,为来庆人才提供住房、就业、创业、医疗、交通、培训、保险等多项扶持,陆续发放“六补”资金1203万元;庆雁支持计划首次将在庆油化央企和高校纳入全市人才政策支持范围,5年投入3亿元重点扶持一批服务和支撑大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及团队,力争推动形成人才领雁先飞、群雁齐追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初步评选出“金雁”“巧雁”人选200名。东北石油大学李栋教授说:“大庆的庆雁支持计划首次将高校教师纳入,我与几名老师入围,并享受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这让我们感到大庆对人才的厚爱。我要在寒区新能源利用上再加把劲儿,为大庆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研究成果。”




聚焦研产融合,打造协同式联合培养平台。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创新、高校科研见习需要,制定《大庆市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企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搭建平台,开展“订单式”毕业生培养的同时,联合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资源。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企校客座教授交流任教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统筹实施年轻干部“青苗计划”,选派近200名干部进行政企、市县双向挂职。成功承办全省青年人才“奋进新征程、振兴新龙江”国情省情研修班。开展“逐梦石油城·建功新大庆”大学生实习实训、“游大庆·促旅发·结对子”等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庆开展实习实训、硕博考察、红色教育等交流实践活动6.5万余人次。2023年合作高校达到129家,累计接收146名高校大学生来庆实习实训,发放津补贴7.35万元,实习实训时长436周。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链条式联建转化平台。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围绕“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链与科技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国内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落户大庆。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伊品新材料与中国科学院温廷益教授联合共建“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工作室”。新备案“正方油藏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17家。孵化载体47家,在孵科技企业1331家,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全方位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21笔共计11.52亿元。政策支持在庆高校科创平台建设,引导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在全省率先实施新能源领域“揭榜挂帅”项目,柔性引进天津大学、西安交大等6家省内外优秀团队,进一步释放转型创新发展活力。




聚焦保障升级,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厚植“尊才重才”的氛围环境,营造一流服务体系,是实现“政企校”人才协同发展的基础保障。大庆专门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建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开通人才服务热线、人才档案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一对一”“精准式”“链条式”的服务模式,累计办理档案、户口、医保、社保、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服务事项6502件次。进一步探索市场化服务,在金融、购物、餐饮、娱乐、住宿、健身等方面提供优惠,全面优化人才子女就学、医疗健康、金融支持、法律援助等方面举措,推动人才服务窗口、服务热线等服务载体市域全覆盖,制作油城优才卡,畅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厘米”。制定《大庆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进一步释放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带动效应。此外,大庆正在筹划建设大庆国际人才港,加快打造集人才公寓、便利商超、运动健身、公共书屋等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综合体,提高城市广招人才、尊重人才的品位和底蕴。




三方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




建立人才发展联合体,是大庆“政企校”在人才工作上深度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于大庆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下一步,大庆市将继续推进“政企校”高效联合,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坚持项目带动、促进成果共享,通过政策、待遇和合作优势,持续吸引人才、集聚人才。




推动责任共担,实现合作任务项目化。充分利用市域资源优势,继续支持在庆油化央企和高校联合共建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定期协商实施产业人才输送、高端智库建设等合作项目。鼓励优质民营企业向在庆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共建大学生创业联盟,对初期创业者给予技术指导和一定资金支持,重点提升在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围绕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重点支持在庆油化央企、在庆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推动资源共享,实现人才交流常态化。推动“政企校”在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研发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共用,努力实现三方资源协同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在庆油化央企选派专家人才进高校、进课堂,担任企业导师和客座教授,促进产学研融合。协调有关高校推荐教师、科研人员赴在庆油化央企生产和科研一线工作实践,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在庆油化央企和高校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共享共用,培养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与政府联合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开放各类场馆,承接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岗位实践,接纳各类人才参观学习。




推动成果共用,实现助推发展全域化。以庆雁支持计划为牵动,畅通柔性引才渠道,通过“候鸟专家”“双休人才”等方式灵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坚持人才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加强对科技成果落地质效好、地方贡献率高的项目支持。用活编制周转池,在常态化使用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为企业引才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形式,探索为在庆油化央企和在庆高校引才。出台普惠性政策,扩大政策支持范围,涵盖市辖区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各领域。建好人才发展资金池,做好各项资金兑现,吸引留住一批专家人才,为大庆“三个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